horizontal rule

欢迎访问本站。

交换链接G 培训师登录 培训公司登录 培训课程登录 网站登录 交换链接目录 Category 沉鱼落雁 闭月羞花

本页的交换链接的开始字母为:H

 美国万能焊材网 洗石机

杭州印刷厂(www.hf-ys.com)红网互联(www.hwdns.net)

本站其他以字母H开始的交换链接的网页还有:e-l) H) h)

德国应急管理培训的特点及其启示

1950年8月22日,德国联邦技术救援署(THW)成立,位于诺伊豪森的技术救援学院承担应急管理培训的任务。不过,那时的应急管理培训具有半军事化的性质,主要以战备或战争对象保护为目的。一直到2004年5月,德国联邦内政部成立联邦公民保护和灾难救援署(BBK),德国的应急管理目标从国防状态下的民事保护转变为灾难状态下的公民保护,应急管理培训也相应地转变为以人、自然环境、公共设施等为保护对象的培训,并且形成了两个专门的应急管理培训系统。其中,隶属于BBK的AKNZ(德国危机管理、应急规划及民事保护学院)主要负责与应急管理相关的政府工作人员培训,隶属于THW的联邦技术救援学院负责救援力量,即应急救援一线人员的培训。

由于发展较早,德国的应急管理培训已经形成了体系,具有鲜明的特色,虽然中德两国在政治体制与文化观念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同,但对于方兴未艾的中国应急管理培训工作来说,德国的应急管理培训还是具有积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一、德国应急管理培训的特点

德国的应急管理培训体系具有教学目标实践性强、课程体系标准化高、师资专兼结合能力强等突出特点。

(一)行动导向——教学目标实践性强

我国传统的干部培训多采用知识灌输型培训方式,侧重于在课堂上讲授某一学科的概念、原则、理论等。现代管理学认为,人们获得管理经验的最好方法是通过实际的团队项目操作而非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因此,国外的公务员培训中大量采用了行动学习法。

德国的应急管理培训就是一种典型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即按照“问题—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完整的行动过程,通过采用桌面推演、情景模拟、指挥部模拟演练等多种实战特征明显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使学员通过参与获得较强的行动能力,用德国老师的话说就是,“不是掌握什么知识,而是学会如何行动”、“像作战一样培训”。行动学习法并不是忽视知识、忽视理论,而是将传授知识与提高能力、特别是提高行动能力结合起来,老师一般都会在培训前将相关的理论知识作为培训资料发给学员,让学员“在做中学”,通过做事提高行为能力。

德国的指挥部演练场景虽然是模拟的,但演练不只是虚拟的角色扮演,AKNZ的指挥部演练学员就是现实中成建制的指挥部成员,因此,演练中使用的方针、准则及标准与现实生活中完全一致。如学员在演练中的角色就是自己真实的工作岗位,在演练中的职责就是自己在现实中需要承担的工作职责,演练的依据就是现实中的工作条例,演练的流程也是德国真正的应急管理工作流程,通过场景模拟培训,使成建制的指挥部成员能够熟悉实际危机状态下的应急处置流程,提高指挥部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团队协作的能力,从而在真实的应急处置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地应对危机。

(二)培训模块——课程体系标准化

德国的应急管理培训课程是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开发的,培训的课程体系是确定的,基本实现了模块化,而且,根据不同的学员对象,课程的模块可以随机组合。比如,位于诺伊豪森州的联邦技术救援署培训学院(THW)的志愿者培训公共课程体系就有75个标准化培训单元,每个单元45分钟,志愿者可以在工作时间之外的夜校或者周末班完成培训,获得资格。

AKNZ比较有代表的是循序渐进的三级应急培训模块化课程。一级课程包括讲授基础理论知识与桌面推演。其中,理论知识不是医疗等专业的知识,而是指挥部工作的基础知识。桌面推演则给出一个静态的灾情信息,要求指挥部内部通过三轮快速问答,即危机发生时从个人角度最关心的问题、从工作角度最关心的问题以及指挥部其他成员的补充,然后对问题答案进行一致优选排序,从而做出危机状态下的指挥部决策。二级课程根据德国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行政和战术两个指挥部的实际情况,分别对两个指挥部进行模拟演练,每个指挥部要带来自己的日常工作规范,根据实际工作要求展开演练。在二级演练中,灾情的设计就由初始场景转化为动态场景,但采用哪个场景须由培训教师与指挥部提前沟通好。三级课程是行政指挥部和战术指挥部的联合演练。由于在德国,战术指挥部只存在于县及县以下的行政组织层面,州以上没有战术指挥部,因此,三级演练课程都要根据专区政府的实际需求,由教师和该政府共同来完成。提出培训需求的行政机构不仅要根据当地的风险评估情况提出演练目标,如希望得到的专业顾问的建议等;还要提供演练需要的相关背景资料,如专区政府的组织架构图等,而且还要与老师共同担负起演练导演的职责,通常由县里的两名教官来指挥控制整个演练过程。

此外,AKNZ还有一个特别的指挥部演练课程模块,即“跨州演练系统”。由于德国的每个联邦州都有相对独立的“主权”,因此,一些大的跨地区的灾难发生时很难形成统一的领导力,针对这种情况,AKNZ设计了跨州演练课程,是由联邦政府政府主导的跨州及跨地区的应急指挥部演练。演练在由各部委领导组成的“指导委员会”指导下进行,由联邦内政部成立来自参与联邦州、企业与机关等部门的至少12名成员组成的“跨州演练项目组”来具体实施,通常需要一年的准备时间,加上演练实施与评估两个阶段,共需要一年半的时间。演练的主题有“长时间大范围停电”、“多个联邦州同时发生恐怖袭击”、“放射性物质威胁”等。2005年“跨州演练”的主题为“化学物质威胁引起的交通混乱严重事故”,所有联邦州都参与了演练,几十个指挥部大约3000人连续不间断演练了36个小时。

(三)专兼结合——培训师资素质较高

德国应急管理培训师资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专兼结合,以兼为主,师资力量强,素质高。以AKNZ为例,AKNZ每年大约有500次培训专题,培训学员超过8000人,但学院只有30名专职授课教师,学院的自有师资力量显然不能完成庞大的教学任务,这些专题培训都是由AKNZ的专职教师以及外聘的大约150名兼职教师共同完成的。

AKNZ的专职教师不仅是理论专家,而且都有着丰富的应急管理实践经验。兼职教师大多是联邦公民保护与灾难救助局的专家级官员,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在课程讲授时将开阔的视野与实用的实战经验带到培训中,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比如,国家行政学院组织的“厅局级干部应急管理专题研讨班”在德国AKNZ与THW为期两周的培训中,讲授“联邦公民保护与灾难救助局(BBK)开展的社会心理的危机管理”课程的老师就是来自BBK一处的Kerstin Fr?schke。另一位老师Ulrich Twrsnick,曾经是德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北约新闻发言人与欧盟新闻发言人,退休后应聘为AKNZ的客座教授,做“跨州演练”课程的教师。这些兼职教师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讲课中能够将政策的把握与鲜活的案例结合起来,对问题的探讨也更加深入,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

(四)贴近实际——课程设计精心务实

AKNZ的教师不仅承担某些培训课程的讲授,还负责培训项目的设计与管理,项目一旦确定后,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从实际出发,通过与委托单位反复沟通,不断完善演练方案,使整个培训项目的内容体系、培训方法等都比较符合学员的实际需求。以培训教师埃尔的“行政指挥部演练”课程为例,设计、实施与评估的时间长达一年零三个月,可分为8个阶段:

2009年11-12月。准备内容包括初始灾情/委托、澄清委托与约定培训目标。

2010年1-3月。准备内容包括对专区情况进行调研,对州法律进行调研,两次电话联络以及与指挥部总指挥召开电话会议,通过电邮确认本阶段工作。

2010年4月。再次确定培训目标。

2010年5-6月。准备内容包括确定参演人员,教师进一步调研形成演练草案、两次电话联络以及与业务部门领导进行电话会议并通过电邮确认本阶段工作。

2010年7-9月。专区政府与教师共同完成演练方案。

2010年9-11月。微调阶段。专区政府与教师通过电邮发送修改稿进一步对演练方案进行完善。

2010年12月。在AKNZ为期3天的演练执行。

2010年12月-2011年1月。演练评估。

二、德国应急管理培训的启示

应急管理培训是中国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一个新兴领域,无论是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应用,还是师资力量的配备与教学能力的提高,都面临着系统化、科学化、范式化的挑战。这是一个长期的实践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德国应急管理培训的许多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对于中国应急管理培训的学科建设,无疑具有非常好的“攻玉”作用。

(一)尽快建立专门化的应急管理培训系统

中国应急管理培训虽然已经起步,但从总体上来说尚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建立起规范的课程体系与培训系统。德国的应急管理课程体系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培训课程体系,卓有成效地开展公务员应急管理培训,具有十分重大的借鉴意义。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成立以来,陆续举办了几次厅局级干部应急管理专题研讨班,但在一些省市党校和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基本上还只是在主体班上设置一个或两个专题。与德国完善的应急管理培训系统相比,我国的应急管理培训工作远远不能适应目前社会转型之际突发事件层出不穷,政府应急管理压力巨大对应急管理培训提出的现实需求。2010年以来,河北、广西等省级行政学院陆续筹建应急管理培训部,以国家行政学院为龙头的中国应急管理培训系统开始初露端倪,但真正建立一个覆盖全国、专业有效的应急管理培训系统,尚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应该借鉴德国危机管理培训机构专门化的经验,尽早建立起国务院和省政府两级专门化的应急管理培训机构。

(二)应急管理培训模式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目前开展的中国应急管理公务员培训中,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基本停留在理论讲授的层次,对应急管理的基础理论与案例泛泛而谈,纸上谈兵;另一种是突出情景模拟或指挥部演练的作用,将应急管理培训视为一种技能培训。应该说,中国应急管理培训中的桌面推演、指挥部演练课程的开展与中德应急管理合作项目有着直接的关联,项目开展以来,国家行政学院先后组织国内的应急管理培训师资班、行政学院院长班、分管应急管理的市长班以及各省市应急办主任班前往德国,在AKNZ和THW进行为期两周到四周的培训学习,直观的学习与体验带给学员更加具体的现实启迪,也直接触动了中国应急管理培训演练课程的开发,如天津行政学院的应急管理培训演练室就是在院长班赴德培训归来后,参照德国的模式建立起来的。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应急管理工作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但在培训课程体系中还是要给予应急管理理论重要的位置。因为就应急管理而言,具体的技能方法都只是特殊情境下的应对策略,而危机是千差万别的,只有全面了解了应急管理的基础理论、制度、体制与机制,才能在千差万别的危机案例中灵活变通地选择最恰当的救援方案。德国的应急管理培训虽然也注重操作性,但并没有因此而忽略理论的重要性。因此,在中国的应急管理中,应该学习德国的课程设置,根据培训目标,确定理论与操作的分量。

(三)培训课程体系实现标准化与模块化

德国的应急管理培训已经形成了较完备的课程体系,德国紧急救援中心要求急救人员上岗前至少要参加520小时的正规培训(含160小时理论学习、160小时医院学习、160小时随救护车实习和40小时的岗位轮转学习)。应急管理的培训班次也按照逐步提高能力的思路,从低到高、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实现了标准化与模块化,保证了同类同级的学员能够接受到大体一致的培训知识与技能。

中国的应急管理培训虽然已经起步,但还没有建立起规范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设置没有统一科学的标准,应急专题设置也没有统一的规范。因此,借鉴德国的应急管理课程体系,开发一套科学、合理、标准的中国应急管理课程体系,使其成为在全国范围内卓有成效地开展公务员应急管理培训的基础,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紧迫感。

(四)构建专兼结合的、稳定成熟的师资队伍

从目前中国应急管理培训的实际情况来看,现有的师资部分是从党校或行政学院的其他培训部门分流出来的,部分是从高校招聘的硕博人才,总体来看,都是刚刚踏入应急管理培训领域,对这项工作还不是十分熟悉,专业化的师资很少,远远不能适应未来应急管理干部培训的实际需求。在实际开展的应急管理培训中,往往是邀请应急管理领域的政府官员或者一些高校的专家教授承担大部分课程的讲授,但这种邀请往往是一次性的,没有像AKNZ那样,通过签约客座教授的方式来保证社会师资力量的稳定性。因此,可以借鉴德国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师资构成模式,将提高现有师资教学能力与充分利用应急管理领域社会专家结合起来,构建专兼结合的、稳定成熟的中国应急管理培训师资队伍,为我国正在蓬勃发展的应急管理培训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讲师)

交换链接I-培训网

感谢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