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izontal rule

欢迎访问本站。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大学》(四书五经)《论语

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

一、学校概况 

中国石油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创建于1953年,历经北京石油学院、华东石油学院、石油大学三个重要发展阶段。

1953年院系调整时,集中了清华、北大、天大等名校的石油石化学科专业及专家教授,组建成立北京石油学院,是当时北京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1960年发展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69年迁校山东,改称华东石油学院;1988年更名为石油大学,形成山东、北京两地办学的格局。2005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

2000年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划转教育部,办学体制由行业院校转制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同年经教育部批准,开始试办研究生院,2004年正式建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中国石油大学的主体现有东营、青岛两个校区。两校区 校园占地总计 4000多亩,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52万册。建有研究生院、13个教学院部以及后备军官学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和网络教育学院。截至2005年9月,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达到2.1万人,各类在读研究生5000余人,成人(网络)在册学生3万余人。 建校以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已为石油石化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培养输送了6万多名全日制毕业生,4万多名函授培训毕业生,被誉为“石油科技人才的摇篮”。 

二、师资队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有现有教职工3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教师队伍中有两院院士4人,教授、副教授500多人,博士生导师71人,硕士生导师457人。3人入选首批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1人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4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石油主干学科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超过70%。目前学校已经建立起一支由学术带头人,后备学术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责任教授和学术顾问组成的260多人的学术梯队。学校正在实施人才兴校战略,争取在“十五”期间建成一支规模适度、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结构优化的教师队伍。

三、学科建设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有4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博士点、99个硕士点、10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55个本科专业。有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工科课程教学基地;有重质油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加工新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22个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科专业覆盖石油、石化工业的各个领域,石油主干学科总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化学工艺、矿产普查与勘探、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储运工程5个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通用型和新型学科专业发展较快,服务面向不断拓宽。继圆满完成“九五”“211工程”建设后,“十五”期间重点对7个学科群进行建设,进一步加强了主干学科优势,优化了学科整体结构。 

四、人才培养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石油、石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院成立后,研究生教育得到快速发展。重规范、高质量、有特色的本科教育成为学校的一个优势,本科教学工作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学校还具备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等多种培养形式,也是全国首批38所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之一。

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和建设,制定了由教学培养计划、辅助培养计划、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组成的新的人才培养计划,开辟了双学位、主辅修、优异生培养、本硕连读、强化基础试点班等多种培养渠道,实现了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培养体系的科学化。多年来,学校形成了一套人才培养体系,就是要求学生在思想上做到“爱国、诚信、自强、敬业”,在学习上做到“以学习为中心,走全面发展之路”,在作风上做到“艰苦奋斗,深入基层,献身事业”。提出了“博学、务实、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其目的就是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合格人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人才培养一直保持较高的质量,学生综合素质较高,基础扎实、严谨务实、爱岗敬业,外语、计算机、工程实践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0年保持在95%以上。建校以来,学校为石油石化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输送了10多万名各类毕业生,毕业生大都成长为本专业领域的技术、管理骨干和学术带头人,有的走上重要领导岗位,如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国务委员周永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李毅中、海南省省长卫留成等同志,走出了10多位两院院士,还涌现出了“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当代青年的榜样”秦文贵、“中国石油科技楷模”苏永地等全国知名的英模人物。

五、科学研究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石油、石化行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学校具有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稳固广阔的科研市场,在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等方面具有较强实力,已初步建立起有我校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具有一支水平较高、老中青相结合的专兼职科研队伍,并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在10多个研究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某些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技术、悬浮床加氢技术和径向水平井技术等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标志性成果。2001年以来,学校承担和参加省部级以上高层次项目的数量明显增加,新承担和参加国家“863”项目12项、“973”项目6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项,新增教育部、山东省、中石油等各类基金项目42项。目前各类在研项目800多项,其中石油石化企业大的科研项目199项,百万元以上的项目31项,千万元以上的项目3项。“九五”以来,鉴定科研成果500多项,获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获上级奖励170多项,申请专利在高校中名列第35位。科研经费连续多年以年均1000万元的速度增长,2004年突破1亿元。


六、国际合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扩大对外联系,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个学术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了密切的学术联系。从互派学生、学者交流到合作研究、联合办学,交流与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学校在国内外一些重要的学术组织中都发挥着一定的影响,每年都承办高层次的国际学术会议。 每年派出教师等各类出国人员近150人次,来校工作、讲学访问的外国专家学者60多人次。聘请近百名著名专家、知名人士为我校兼职教授、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具备招收外国留学生的良好条件,建有多功能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和留学生专用教室,对外汉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师资充足,水平较高。招收留学生和派出学生出国学习的工作有较快发展。

七、校办产业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注重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已注册成立山东石大科技有限公司,校办产业包括40多个企业和经济实体,净资产达1.5亿多元,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22亿元,产值和利税在全国高校排名前10位。“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工业化”项目,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科技产业发展迅速,相继成立孚瑞磨擦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宇光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创造了一批科技创新品牌。现在,学校正在积极兴办石油石化高新技术产业园,争取建成国家级的大学科技园。 

八、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高度重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多年来,广大师生员工继承和发扬石油工业优良传统,形成了“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校风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党建工作创立了“党务+政务、行政+思政”的双目标管理模式。党委狠抓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一批学历层次高、思想素质高、群众威信高的年轻同志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坚持不懈地抓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作风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加强;加强教职工的思想教育,广泛开展领导干部、教师和机关干部“三育人”等活动;加强了教代会民主监督工作,增强了教职工做主人、讲奉献的自觉意识;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学习邓小平理论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学生的思想素质不断提高,保证了学校中心任务与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1993年学校被评为“全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等学校”,1995年被评为“山东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1999年被评为“全国民主办学先进高校”,2000年被评为“山东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学校”。 

九、办学特色 

建校52年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 
一是拥有条件优越、水平较高的学科专业体系。我校的石油主干学科专业齐全,水平较高,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全部是石油主干学科。科学研究领域分布在石油、石化工业的科技最前沿。学校已成为支撑石油、石化工业发展的重要教育、科研力量。 
二是构建了国家急需、社会欢迎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我校本科教育扎实规范、水平较高,学校重视基础教学;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验实习条件良好,毕业生动手能力强,适应现场工作快。毕业生政治素质好,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扎实,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企业的好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能够按照“艰苦奋斗、深入基层、献身事业”的要求,以国家为先、以事业为重,每年都有数百名毕业生志愿到西北油田等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工作。 
三是形成了产学研结合、效益显著的科技创新体系。石油主干学科应用研究水平高,科技成果转化率高,为石油、石化工业提供了一批关键性技术,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地处油田,邻近有大的石化企业,为学校的产学研结合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校与全国石油、石化企业联系紧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都在学校建立了科研中心。政府、企业、高校紧密合作,开创了油地校结合的成功范例。 
四是具有队伍整齐、方法科学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了“惟真惟实”的校训和“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优良校风。 广大师生员工继承和发扬石油工业艰苦奋斗、拼搏奉献的光荣传统,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增添了科学务实、勤奋严谨的新内容。“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校风已成为学校发展的动力。大学生在这种精神的熏陶下成长,造就了一批批爱国、敬业、创造、奉献的优秀人才。

十、发展目标 

按照“突出特色,协调发展,依托优势,整体提高”的思路,立足“发展、特色、提高、突破”,学校发展目标具体分三步走: 
“十五”期间,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进一步扩大办学空间、增强服务能力、提高办学水平,使学校在教育质量、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办学规模和办学效益等方面得到显著提高,学校的自我发展能力和竞争实力明显增强,总体办学水平居于全国重点高校先进行列。“十五”末,全日制在校生规模2.5万人,其中各类研究生4000~5000人。这一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学校正按照“高层次,宽领域,外向型”的发展方向,加紧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在制定 “十一五”发展目标和规划。
中期目标:到2020年,建成国内著名、石油学科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特色大学。全日制在校生规模4万人,其中研究生1万人,留学生达到500人左右。 
长期目标:到建校100周年时,建成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石油大学。

中国戏曲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外交培训学院

感谢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