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izontal rule

欢迎访问本站。

上一页 一位保安的《论语》心得 论语

述而篇第七(4)

连载:一位保安的《论语》心得 作者:谭景伟 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点题 ]问心无愧,自得其乐。

  [ 心得 ]孔子的这句话一直被后世的读书人所传颂。“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和前面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境界是不分伯仲的。这样的乐实在是太难得了,尤其在今天这个经济社会里。

  人生乐事,譬如百花。有人喜荷之高洁,有人喜菊之清芳,有人喜牡丹之艳丽,有人喜梅之傲寒。人生乐事也是多种多样的。

  王国维提出治学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三种境界可以说就是文人的乐事,是痛并快乐着的求知之乐。

  孟子认为的乐事有三件:一是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二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三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是圣人的胸襟和气度,这样的乐是以天下苍生的福祉为出发点的。

  明朝陈继儒对乐的境界分了更具体的三种,可以说是儒释合一的境界:第一种是独乐,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第二种是与人为乐,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第三种是与众乐,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

  元代石屋禅师悟道时,做了一个偈子“于事无心风过树,于心无事月行空。”从外在的事上来说,我们的心不要记挂,过去的就过去了,不要再多想,自然不会有烦恼,就像风吹过树枝一样,风停了,树枝也自然寂寂不动;从内在的心上说,对于外在的事,有同没有是一样的,始终保持这样心,我们的心就豁达了,就像月亮在天空中行走一样,即便有乌云遮挡,也同样自由自在不受影响。这是佛家思想中达道的乐,是一个人的真正解脱。

  任何人都有自己想要的快乐,但真正的快乐是要从自己内心里找的,而不能依赖于外界条件。庄子说,“人之生也,与忧俱生。”人有欲望,有所求,有求之不可得,有得之而不久,所以,人生的苦恼才多于快乐的。一个人活在世上会时时刻刻同苦恼作斗争,要努力让自己快乐起来。

  孔子告诉我们的道理很简单:问心无愧,自得其乐。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 点题 ]足见孔子对《易经》的重视。

  [ 心得 ]从这句话表面意思上看,似乎孔子在五十岁前,不曾读过《易》,这样认为的话就是错的。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对周礼是非常熟悉的。对《易经》这么重要的经典一定是“志于学”的时候就要学的。《史记》中载“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孔子说这句话的时候已近七十,朱熹认为五十是字误。不过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对《易经》的重视。《易经》是周文王做的,“文王拘而演周易”,在囚所里,周文王推演创作了这本书。现在很多人把他用做卜卦,我2002年接触《易经》,没有深入研究过,不知道卜卦到底科不科学,但我倒觉得这本书更像探索事物规律的工具书。

  《易经》追求的是天人合一,阴阳和谐。我个人认为读《易经》必须要把握住两个最基本的原则:一是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在若干相对矛盾关系中此消彼长不停转化的,事物是以能量的不停转化为存在的基本形式;二是事物的转化必将以某种能量占据支配地位为短暂终止的。如果认识不到第一点,我们就会犯以静止眼光看问题的根本错误,看不清事物的本质,认识不到第二点,我们就要陷入悲观主义思想中,觉得世间的一切都是不可把握的。认识到第一点,我们对于人生及社会的看法才能更理智,知道优劣盈虚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这种改变的。认识到第二点,我们心中才会有一个值得期待的结果,同时对这个结果又能表现出达观的态度。认识到这两点一个人才可以无大过,也一定会无大过。一个读《易》的人,如果认识不到这两点,就等于没有读。

下一页 

唐诗宋词 全唐诗 唐诗300首 史记 孔子 孟子 四书五经 联系培训机构 联系培训师

感谢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