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izontal rule

欢迎访问本站。

上一页 

真抓实干才有真才实学(1)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那些花言巧语、只做表面功夫的人,是谈不上仁的!”

  有些人读《论语》,就爱跟着句子的意思跑,一会儿是孝弟、一会谈仁,其实那是表面的意思,内在的含义并没有脱开“为学”。前边的“孝弟”是基础,本章是讲用真诚心、真抓实干,这是治学的前提。

  做人也好、做学问也好,就怕你不发真诚心,只“巧言令色”装个学习的假样子。什么是“巧言令色”?明明是玩游戏上瘾,自己还美其名曰“学协调能力”,这是巧言。父母推门进来的时候就装着写作业,父母出去了,便把小说拿出来,这就是令色。官员们平时工作不抓紧,领导检查时就装着特别勤奋,也是令色。现在什么都讲究“包装”、炒作,其实就是弄虚作假,于是常有些公认的好人,一下子爆出丑闻来的。“装”终究不是真的,“巧言令色,鲜矣仁”,迟早都会出问题。

  将工作、学习落到实处,才能得到回报。天道酬勤,不我欺也!

  『4』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从三个方面来反省、检查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尽责?与朋友相处有没有诚信相待?老师教授的知识有没有学习落实?”

  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zēng 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枣庄市东)国贵族的后代。曾参十七岁拜孔子为师,是年龄最小的弟子之一,却也是跟随孔子周游列国的少数弟子之一。一般认为他二十六岁悟道,二十七岁便已设教讲学了,这点应引起大家的注意。另外,曾子以孝子出名,《孝经》就是孔子感于曾子之孝而写成的教材。

  这里仍然是讲学习的重要基础:脚踏实地,常常检查、反省。学问落到实处、动真格的,才能得到实益。说道理谁都懂,真正落实就难了。忠、信都做到了吗?有没有“巧言令色”为自己的不足掩饰和辩解呢?老师教授的知识能灵活运用了吗?“积沙成塔、集腋成裘”,每天的检查落实,点滴积累,正是做学问的不二法门。

  《大学》说:“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可见“忠信”为道之本。为人谋而忠,是忠于人、敬于事,把别人的嘱托当成自己的事情一样上心去办,切实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让领导和同事少担心。与朋友交往,重点在“信”,言而有信才能赢得大家的信赖,知己满天下。

  “传不习乎”的习,仍作实习、落实解,不是复习。老师教的课本知识可以复习,如果教大家“改过”怎么复习?所以解释为“落实”更圆满。

  『5』子曰:“道千乘(shèng)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说:“治理一个大的诸侯国,做事严肃认真才能取信于民,勤俭节约才能普惠百姓,征用劳力符合农时的规律,才能不影响耕种和收获。”

  也许有人怀疑,前面说的孝弟、忠信就是学问?学了以后在工作当中有没有用?这章就是回答:治理一个大诸侯国,也是敬事而信、节用爱人而已。为人处事的基本品行,真正落实起来,可以去治理一个大的诸侯国,作用就有这么大!

下一页 隐藏的论语 论语

感谢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