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izontal rule

欢迎访问本站。

培训网-半部论语学做人 半部论语学做人 论语

孔子 论语原版 论语中英法文对照版 论语朱熹版 论语禅解版 论语拼音版 

论语注解版 论语分类版 论语别裁 Analects 论语搞笑版 更多

半部论语学做人第五章 《礼节》

5,1,夫子温、良、恭、俭、让
【原文】
  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译文】
  子禽问子贡:"孔子每到一个国家都会过问那里的政事,是孔子主动过问,还是要求孔子过问?"子贡回答说:"孔子通过温、良、恭、俭、让的方式过问政事,这样,是自己主动过问,还是别人要求过问,又有什么不同呢?"
【评析】
  这一段非常有意思,尤其是对制定今天的外交政策以及怎样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来说,非常有指导意义。放眼今日世界,任何国家要想不受他国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那些小国和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即便像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也难免九一一的袭击以及其他方面的国际制衡。于是怎样过问其他国家的政事,就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美国常常以真理代表、世界警察的身份自居,奉行单边主义,这是非常危险的,这就把处理国与国的关系的基础建立在强权的基础上。反过来想一想,也就是说,如果伊拉克的军事能力超过美国,也就可以真理的代表、世界警察的身份去更换美国的总统?因此这样的强权政治是人类的灾难之源,是不可取的。
  美国现在还经常用另外一种方式去过问别国的政事,比如以支持民主的名义,或者以被其他国家的反政府势力邀请的名义,去干涉别国的政事。儒家思想在过问别国政事方面是持开放的态度的,这一点与今天的世界潮流相符。但是儒家思想主张以"温、良、恭、俭、让"的方式去过问,而不是以霸权主义的心态和方式去过问。我想,如果美国、以色列、巴勒斯坦等国家的政治家都能接受儒家思想的这一观点,不是坚持"以暴制暴",以强权为真理的方式来处理国际问题,可能世界会变得更加和平。
  第一次接触到"温、良、恭、俭、让"这几个字,是源于学习毛主席语录。"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力行动。"也就是说小时候我学习毛主席语录时,"温、良、恭、俭、让"是作为一个不应该有的东西教给我们的,当时没有人告诉我们这几个字出自《论语》,所以文革时代是一个以暴力为荣的时代。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那一代人,现在基本上已经成为父母和祖父母了,他们在文革中培养起来的暴力倾向可能或多或少还会流传给下一代,因此怎样学习"温、良、恭、俭、让"应该是我们学习怎样做人的一个关键方面。

5,2,丧,与齐易也,宁戚
【原文】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齐奢也,宁俭;丧,与齐易也,宁戚。"
【译文】
  林放问礼之根本。孔子说:"你问得好,礼,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办丧事时,与其齐备,不如真正哀伤。"
【评析】
  这段话,与前文强调内心世界与外在表现必须相一致的观点是一致的,并且明确地反对过分的形式主义。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参考。那些发了点财就大修祖坟、以至于死人与活人争地的人们如果能认真领会了孔子这段话的精神,应该对他们盲目地大修祖坟的行为有所反省。
  礼的关键在于诚心,而不在排场。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不仅是在办丧事时是这样,在平时送礼时也应该是这样。过去由于中国人普遍比较贫穷,在送礼的时候就不得不考虑礼物的价值问题,礼物的价值如果太低,怕被对方看不起,所以不得不尽量买价值贵的礼物送人。现在一部分人富起来了,有些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富裕,故意购买价值非常昂贵的礼物送人。这两种心态都是不对的,正确的送礼,关键在于表达送礼人的心意,而不在礼物本身的价值高低,因此通常认为,越是花费了送礼者的心思的礼物,越是受欢迎,比如手工做出来的礼物,就比在市场上随便买的东西更加受欢迎。根据对方的身份、爱好、年龄等精心挑选的小礼物也比那些随便购买的贵重的礼物更加受欢迎。

5,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原文】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为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
【译文】
  子夏问孔子:"'笑得好看,美丽的眼睛明亮,在素色的陪衬下更加醒目。'是什么意思?"孔子说:"这是说图画的美丽效果是依靠洁白的底色陪衬出来的。"子夏又问:"礼是不是也要通过什么来陪衬?"孔子说:"你这话启发了我啊!现在可以和你论诗了。"
【评析】
  孔子在这里进一步解释了礼的内在和外在的关系问题。从前面的文章来看,这里陪衬礼的似乎应该是仁,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礼"只有建立在"仁"的基础上才是真正的君子。
  孔子在这里不但阐述了他的哲学思想,还给了我们另一个启发,那就是他善于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抽象的哲学道理。由此可以看出,一种思想要想很好地流传,不但思想本身要有价值,还需要有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
  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送礼的关键是为了表达诚意,所以一旦送礼失去了诚意,送礼就变了味道。比如现实生活中,有人把送礼变成了行贿,变成了收买,那样看起来还是送礼的形式,但在本质上已经不是送礼,而是在交易。交易的双方并没有什么诚意而言,送出多少钱的礼,是作为成本,必然会预计能收回多少利益,一旦预期的收益收不回来,很可能立刻就翻脸成仇,甚至追讨已经送出去的礼物。所以这样的礼物不能送,这样的礼物也不能收。

5,4,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原文】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译文】
  孔子闲居在家里也衣冠楚楚,仪态斯文。
【评析】
  我想孔子是以此来随时随地要求自己的言行符合礼仪。个人觉得这样的要求是稍微过度了一点。一个人应该有两种属性,即社会的属性和个人的属性,不能将两者混为一体。一个人的社会性,是规定其在与他人发生关系时必须遵守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但是当一个人回到家中的时候,他应该回复到个人的属性,他可以从那些社会的属性中解脱出来。只有将两者分开,才能做到有张有弛,一个人连在家也与在上班时一样,肯定会在精神上累坏的,甚至可能很快会进入亚健康的状态。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人在工作的时候会积聚精神压力,不管你是否喜欢那份工作,这种精神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的释放,日积月累就一定会影响健康。所以我个人主张还是要家里家外有区别比较好。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现代的中国家庭已经与传统的中国家庭结构大不一样。从前的中国大家庭,也等于是一个小社会,每个人都必须注意自己的社会身份,等级森严,老爷、太太、一房、二房、小爷、小姐、正出、庶出、奶妈、门房、厨师、家丁、丫环、佣人、等各有各的地位,因此即使在家里也不能随便的。但是现在的中国家庭已经趋向核心化,也就是夫妻加一小孩,甚至干脆只有夫妻两人的丁克家庭,在这种情况下,回到家里完全可以更加自由自在些。

5,5,子食於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原文】
  子食於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译文】
  孔子在丧事上吃饭,没有吃饱过。
【评析】
  这句话是孔子的弟子对孔子在参加丧礼时表现的赞赏。对于我们今天依然有借鉴作用。孔子在参加丧礼的时候为什么会吃不饱呢?我想不会是饭菜不够吃,而是因为哀伤而吃不下去。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去参加丧礼而不顾及周围的环境气氛,不顾及别人的感情,只顾自己的口腹之欲,是非常失礼的行为。

5,6,子见齐衰者
【原文】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译文】
  孔子遇见穿丧服的人,当官的人和盲人时,虽然他们年轻,也一定要站起来,从他们面前经过时,一定要快步走过。
【评析】
  孔子对穿丧服的人和当官的人表示尊重,这一点没有什么可说的,但孔子对盲人也能表示尊重,我觉得非常可贵。我觉得、能对盲人之类的弱势人群表示尊重的人,才是真正懂得尊重人的人。也只有更多的国人都具备了这样的道德观念,才能真正消除目前还比较普遍存在的对残疾人的歧视。
  我们往往对于那些比自己富裕的人、比自己社会地位高的人、比自己有名的人容易表现出自己的尊敬之意,而对于那些比自己贫穷的人、比自己社会地位地的人,比自己学问低的人,不容易表达自己的尊重之意,这是值得我们经常反省的。

5,7,乡人饮酒
【原文】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译文】
  与同乡饮酒后,孔子一定要等老年人先出去,然后自己才离席。
【评析】
  这个敬老尊老的礼节值得我们今天继续保持,不管是喝酒,还是就餐,或是聚会等,在散场前都应该让老年人先离场之后我们才离场。遗憾的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只看到让领导先离场,很少看到让老人先离场。曾经有报道说,某位知名学者去世,许多人去吊唁,由于人多,结果维持秩序的人想出的办法是:只允许某某级别以上的领导可以进去,某某级别以下的人,不管年龄多么大,不管与这位学者在学业上有怎样的关系,均被拒之门外,结果使得一些知名的老年学者也无法进去吊唁,实在是太过荒唐了。
外国人讲究女士优先,我们应该继续发老人优先的优良传统。

5,8,康子馈药
【原文】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译文】
  季康子给孔子赠送药品,孔子拜谢之后接受了,说:"我对药性不了解,不敢尝。"
【评析】
  这段话有意思。这段话首先告诉我们,不管对方送的礼物对自己是否有用,都应该接受并表示感谢,这是对送礼者的礼貌。其次告诫我们,对于药品之类的礼物,不能随便服用。最后实际上也暗示我们:不要将药品之类的东西当成礼物送给人,以免给受礼人增添麻烦。
  我觉得这个告诫在医学发达的今天依然有参考价值,遗憾的是我们的电视广告为了赢利,竟然整天不负责任地向国民大肆推销各种保健品药品当礼物,实在令人遗憾。什么送礼等于送健康之类的广告词完全是胡说八道,因为所有的保健品都有其局限性和针对性,只有身体状况与之相适应的,才可能得到好的效果,如果身体状况与保健品不一致,反而会对身体有妨碍。因此要自觉抵制用保健品做礼品的错误行为。

5,9,与师言之道
【原文】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译文】
  乐师冕来见孔子,走到台阶沿,孔子说:"这儿是台阶。"走到坐席旁,孔子说:"这是坐席。"等大家都坐下来,孔子告诉他:"某某在这里,某某在这里。"师冕走了以后,子张就问孔子:"这就是与乐师谈话的道吗?"孔子说:"这就是帮助乐师的道。"
【评析】
  从这段文章来看,这位乐师是盲人,孔子这样对待盲人,每走一步都提醒他,是表达了一种对盲人的关爱。只是我想,孔子如果能放下架子直接去门口将盲人乐师搀扶到座位上才更好。由此可以看出,即使是孔子这样以宣传推广仁爱为终生信念的人,也可能有做得不够的地方,所以对于名人伟人,也千万不要盲从和迷信。

半部论语学做人第六章 《义利》

感谢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