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izontal rule

欢迎访问本站。

上一页 

子思无师自通?(3)

  “诚意、正心”是“仁能守之”,意在止于至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改变习气,所谓“如恶恶臭,如好好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二是达到清净本心,即正心,所谓“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修身、齐家”和“治国、平天下”就是“庄以莅之”、“动之以礼”,意在亲民,都讲明德的外用之学。其中修身是明明德,止于至善的结果,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代表格物之本——“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的内涵,起综前述后作用。修身做到了,齐家治国平天下不过是水到渠成而已,所以子思才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也恰恰是归根溯源的《尧曰第二十》篇的编辑思路之所在。

  可见,《大学》的三纲即是《论语》编辑“道、仁、德”的三条主线,《大学》的八目就是《论语》内圣外王的四步曲。再看“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速,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等内容,皆是《论语》一再重复、强调的重点所在。郭店楚简出土了一篇《忠信之道》,表明力主忠信是子思的重要思想内容,亦可佐证《大学》是子思所作。所以,《论语》除了隐含着强烈的曾子色彩外,同样隐含着强烈的子思色彩:除《大学》的观点和《卫灵公第十五》篇的观点相近外,还有《中庸》与《雍也第六》篇的延承关系;《性自命出》与《先进第十一》、《阳货第十七》篇的内涵融通;《唐虞之道》与《尧曰第二十》等篇的观点相近。

  所以,子思很可能共同参与了《论语》的编辑,从而与曾子形成事实上的师生关系。而且,《论语》可能是在曾子死后,由子思最后完稿的!我举其他论据如下:

  其一,《隋书·经籍志》引沈约说:“《中庸》、《表记》、《坊记》、《缁衣》,皆取《子思子》。”而《子思子》文章中所引“子曰”内容多不同于《论语》,对《论语》能起到补充作用。这就说明子思对《论语》的内容是非常熟悉的,甚至可以说了如指掌,否则《论语》那么多语录,子思的文章中怎么能几乎不重复呢?另外说明子思对《论语》是非常看重的,极可能是因为他花费了巨大心血与曾子一同在编辑,是他的得意之作。所以在其他文章中,子思只希望在《论语》的基础上,最大可能地将爷爷的思想保存下来,所以尽量不采用重复的语录。

  当然,由子思最后完成《论语》,不等于说它就是子思独立编辑出来的。子思曾在他的其他文章中引用几句别人所不熟知的“子曰”,便遭到过其他弟子的质疑,说他是借爷爷之口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孔丛子·公仪》载:“穆公问子思曰:‘子之书所记夫子之言,或者以谓子之辞。’子思曰:‘臣所记臣祖之言,或亲闻之者;有闻之于人者,虽非正其辞,然犹不失其意焉。其君之所疑者何?’”可见,《论语》的素材应该是来自大家认可的途径,很可能是公开的征集,而子思当时尚不具备独立编辑《论语》的条件和威望。

下一页 隐藏的论语 论语

感谢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