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izontal rule

欢迎访问本站。

诸子百家大解读 第三章 试解庄子(4)

诸子百家大解读


第四章 中国的思维范式(1)

阴阳五行

第一个轴心时代,古希腊的先贤和中国的诸子百家们都在建立一种认知世界、解释世界的理论体系,所不同的是,西方人采用了一种分类法,中国人采用了一种综合法。中国的先贤们所设定的一些基本概念为太极、阴阳、五行。

先说太极。

老子在解释天地的由来及变化规律时,用了一个“道”,这样,这个“道”就有两重意思:万物生成之根本、变化是根源。这样的根本和根源是什么呢?《老子》中有这样一段话: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这是西周以前数千年人类形成的宇宙观。宇宙二字,是时间和空间的总称,中国人所说的天地、世界、宇宙,都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这一点,西方人不能比。中国人的综合思维,是时空一体、天人合一。老子这段话的意思,实际上是在谈宇宙的起源与发展,大意是:宇宙形成之前,有个“混成”之物(即“混沌”,又称“浑沌”),怎么描述它呢?老子的描述是“寂兮寥兮”,现代科学在进行宇宙(指空间的宇宙)来源的假设时,说它是“黑洞”,质量无限大、空间无限小的东西。黑洞发生大爆炸,宇宙就不断膨胀;宇宙膨胀有个极限,到了这个极限之后,宇宙又开始不断收缩,如此周而复始。老子的意思,正与此一致:这个“混成”之物,也是“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即不断运动、变化。老子说,它是“天地之母”,即天地由来之根本、之根源。老子又说:我也不好给这玩意儿命名,就勉强给它一个字叫“道”,勉强给它一个名叫“大”,“大”不断发展,发展到极限,又返回,循环往复。

《老子》里又说“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所说的“无”就是“道”的出发点,“有”是宇宙万物,即“一、二、三、万物”,如此之“道”的原点,就是“太极”。太,是无限;极,是原点。“太极”一词最早见于《易传》的《系辞》,孔子及其弟子们解释万物起源时所用。
再说阴阳。

阴阳的说法,也是由来已久的,它是指万物内部所包含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一直变化,此消彼长、彼消此长。估计最早人们是看到一天的变化,白天是阳、夜晚是阴,时间不断变化,实际就是阴阳交替,每时每刻,都有阴、有阳。后来,这种观点被引进到万事万物之中。到了老子时代,阴阳已经成为深入人心的观念。“一生二”中的“二”,就是阴阳,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方面,所以,《老子》说:

万物负阳而抱阴。

而所表现出来的东西,就是“三”,阴阳的表现点,即变化中的一个截点。

伏羲做八卦图时,把事物用三条线表示:一条表示阴、一条表示阳,一条表示阴阳的变化,这个表示变化的,是两段,即表示是阴阳变化。

到了《易传》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就把阴阳称之为“两仪”,《系辞》说: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阴阳观点,推之于万物,确实非常实用。

其一,凡物皆有两种:

天地、雌雄、寒暑、刚柔、长短、上下、大小、轻重等。

其二,凡事亦有两种:

利弊、成败、正反、贫富、贵贱、好坏、真假、对错等。

诸子百家大解读 第四章 中国的思维范式(2)

感谢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