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izontal rule

欢迎访问本站。

培训网-每日论语1 每日论语 论语版本大全 论语

论语孔子原版 论语中英法文对照版 论语朱熹版 论语禅解版 论语拼音版 

论语注解版 论语分类版 论语别裁 Analects 论语搞笑版 更多

每日论语

第二日 孝悌和仁的关系

  【学而1·2】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③者,鲜④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⑤者,未之有⑥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⑦!” 

译文:有子说:“为人处世做到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反而喜欢冒犯长辈和上级,那是很少发生的事。不喜欢冒犯长辈和上级,反而喜欢造反作乱,那是从来也没有发生过的事。君子致力于追求做人的根本,做人的根本树立起来了,大道的最高境界也就出现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不是仁的根本呢?”

①有子(前518—?),鲁国人,孔子的著名弟子,姓有,名若。比孔子小三十岁,又说小十三岁。

  ②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

  ③犯上,冒犯在上的人。“上”不能只翻译为“上级”,包括长辈等在上的人。

  ④鲜,少。

  ⑤作乱,悖逆争斗的事。

  ⑥未之有,即未有之,宾语前置。

⑦与,同欤,表示反问的语气。

“仁”从孝悌开始

“仁”是从孝悌开始的,在蒙学教材中就有“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慈而从,妇听而婉。”所谓“父子合而家不退,兄弟合而家不分。”孝为家庭之伦,“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所以,“千经万典,孝悌为先。”《三字经》有“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而《二十四孝》是专门列举事例教育行孝道的,体现出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我们常常说孔孟之道,孔孟之道的起始点就是“孝”道。自从“五四”以来打倒孔家店,就批判“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是统治阶级压迫劳动人民的工具。实际上孔子强调的孝道,与后来的“三纲五常”是有区别的,孔子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国家要有明君才有贤臣,孔子作《春秋》就写了暴君和乱臣贼子。同样,家庭关系的伦常是双方面的,只有父慈子孝、夫唱妇随、兄弟友爱才能组成一个完美幸福的家庭。如果没有孝悌,家庭就会乱。没有孝悌,就没有了上下尊卑,人类就会倒退,与动物等同。人终究不是动物,人是理智的,决不象母鸡带大了小鸡,小鸡就会离开母鸡,再也不会相顾了。所以,作为儿子来说,一定要记得养育之恩,怎么能够不孝呢?作为兄长,从小一起长大,朝夕相处,怎么能够不悌呢?孔子从伦常出发,劝人们先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然后再扩大为国家、为整个全人类而奉献。历史上说“忠臣必出孝子之门”,如果首先不孝顺自己的父母,就很难做到爱国了。如果人人尽孝,天下必然大治,国泰民安。所以孝悌也是治国的根本策略。

“仁”就是“孝悌”吗?

“道”在孔子那里是一种思想境界,也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仁”是指一个人本来就具有的善性,相当于佛教所说人人具有的佛性。孔子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并非说孝悌就是仁,仁是事物的本质,孝悌是事物的表象。用古人的话来说,仁是体,孝悌是用。通过实践孝悌,可以走向仁的境界。人之初,性本善。通过孝悌,只是恢复人本来面目的方法之一,而且是走向仁的境界的最根本的方法。所以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一个人在生活中做到了孝悌,那么他就能够站稳脚跟了,终究会大彻大悟,发现大道的本源。

“道”在这里,我们一般都理解为思想体系。但是,“道”在孔子那里就是“仁”,就是大道的境界。而“仁”与“道”是宇宙万物中本来就存在的,所以“本立而道生”的“生”不能翻译为“产生”,应该翻译为“发现”或者“出现”。到这里,我们就会发现,“仁”并非高不可攀,它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尽到了自己做人的责任,“仁”就每天都在与我们相伴。

  孔子的“大学问”

如果一个人一生追求仁义,并且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即使不识一个字,在孔子那里也是大学问家。正好像佛教里面有个禅宗六祖惠能①,原来是一个砍柴人,不识一个字,但是五祖弘忍却把衣钵传给他。因为他比五祖的弟子神秀更快地悟透了禅的本质。所以一个一字不识的惠能,反而成为中国禅宗的祖师。孔子希望自己的弟子在实践中去认识真理,在实践中去追求仁的境界。所以,他提出了下手之处,就是从身边做起,从脚下做起。那就是首先在家里做到对父母尽孝,与兄弟友好相处。所以,孔子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①慧能(638~713)唐代僧。又作惠能。我国禅宗第六祖。号六祖大师、大鉴禅师。祖籍范阳(河北),俗姓卢,生于南海新兴(广东)。据六祖法宝坛经行由品记载,其父早亡,家贫,依靠砍柴担水来奉养寡母。有一天,担柴至市,听到一人读诵《金刚经》,心即开悟。当时禅宗五祖弘忍在蕲州黄梅的东禅院,法门很盛。惠能前往拜谒。五祖试问他的来路和想要得到什么,惠能答:“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五祖说:“你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慧能回答:“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五祖惊异其禀性非凡,就派他入碓房舂米,经历八月。一天,五祖叫大家各述一偈以传衣授法,上座神秀就在壁廊书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惠能听到后,说此偈未见本性,就请一童子代他在壁间也写一偈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听到后,就秘密在夜里召他入室,潜授衣法,成为中国禅宗六祖。六祖圆寂后,肉身不腐,现在仍旧保存在广东韶关南华寺。

下一页

感谢您访问本站。